“自2018年3月貴院把以付占國同志為第一書記的駐村工作組派到大龍潭溝村以來,扎實開展幫扶工作,為我村鄉村面貌提升、脫貧產業謀劃、地質災害治理、環境衛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得到了全體村民的認可和點贊……”
這是在2019年7月,我院黨委收到的一封署名大龍潭溝村村民的特別請愿書,請求學院繼續讓付占國同志留在大龍潭溝村幫扶廣大群眾脫貧致富。請愿書上密密麻麻地簽署了村支書、村主任和眾多村民代表的名字,鮮紅的手印蓋滿了整整一頁,并附有中共胡麻營鎮委員會《關于懇請安排大龍潭溝村第一書記付占國同志繼續駐村幫扶的函》,甚至連豐寧縣副縣長寇占英的名字也赫然在內。
付占國老師是我院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2018年3月到大龍潭溝村擔任扶貧工作組第一書記。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和大龍潭溝村的村民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滿懷真情,牢記使命,不僅用智慧和汗水換來了鄉村面貌的提升,更以樸實的共產黨員的本色贏得了村民對付書記的感激和留戀。
一、知責思為,深入群眾知心知情知冷暖
大龍潭溝村是學院結對幫扶的貧困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鎮,全村共214戶640口人,原有貧困人口101戶286人,到2018年底除了1戶1人未脫貧外實現了基本意義上的全部脫貧。
大龍潭溝村位于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東南部,是虎豐鐵路和張唐鐵路兩條鐵路的交匯處,各家各戶因為此前的道路占地補償都得到了實惠,從村容來看幾乎所有民居都相當闊綽講究。但是從村情整體情況來說,現存的貧困戶大都是老弱病殘,或缺少勞動力,或因病致貧,要完成貧困戶全部脫貧任務,實現整體出列,就要聚合多種要素,延伸產業鏈條,讓貧困人口在多種產業鏈條上就業增收,實現脫貧。
第一書記付占國和他的工作組成員到任后,沒有搞特別的群眾動員會,也沒有營造轟轟烈烈的脫貧大動員,更沒有豪氣沖天的接風儀式,而是揣著問題、帶著思考,扎下心來、沉下身去,直接把自己融入到了群眾之中。
付占國是村里每天起得最早的人,無論冬夏他都會早早地行走在田間地頭,這不但是他的一個習慣,更是他堅持不懈聯系群眾最直接的便捷渠道。他在晨練時注意到獨居老人劉連義居住的小屋又黑又破,劉大爺身體殘疾,老伴兒瘋瘋癲癲,兒子又是盲人。作為重點幫扶的貧困戶對象,付占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方設法幫助積極籌措資金,將村里閑置房屋重新改造利用,瑟瑟寒風中付書記帶領工作組成員打掃院落,拔草、粉刷、擦玻璃,新年來臨前劉大爺一家搬進了嶄新的三間房,劉大爺顫抖著拉著付書記的手一遍又遍地說:“感謝工作組,感謝習主席,感謝共產黨!”
其實像這種聯系群眾的工作,都是靠著長年不斷地和群眾的打成一片自然交往過程中所開展的。農村群眾的作息時間不同于單位體制內的八小時工作制,大量松散性的偶發工作隨時存在。在2018年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為了健全扶貧各項制度,工作組做了大量細致的基礎提升工作,他們積極開展入戶走訪、精準識別、檔案整理等專項工作,完成對全村101戶新老貧困戶的入戶調查,完成了貧困戶新扶貧手冊的重新調查、據實填寫工作,發放了新工作組的連心卡;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扶貧基礎工作規范提升行動,工作組每月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記錄核實月收入情況,積極宣傳貫府有關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通過全面入戶重新規范完善檔案資料,及時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管理,順利通過市、縣驗收。
大量的基礎性工作,看似瑣碎的、重復的,實則是整個扶貧攻堅總動員中必不可少的有機鏈條。一戶情況的甄別往往需要反復的材料佐證,一人的問題清單有時要無數次電話溝通才能妥善解決,用付占國的話來說:扶貧要帶著感情做工作,以造福一方為己任,傾心為民顯擔當。
二、擔當作為,引導群眾走產業發展之路
在入戶走訪、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付占國根據村實際情況,對各個自然村制定脫貧計劃、研究脫貧產業、完善脫貧思路、謀劃脫貧舉措。付占國本身就是林果專業的教授,有著深厚的專業技能修養,更有著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他帶領工作組腳踏泥土,走到田間地頭與百姓一起勞動,勘察引水澆灌現場,連續舉辦幾次現場果樹修剪講解,并開展了黨員示范林植樹活動,農家果木栽培大講堂系列講座,大專家的真講解讓老百姓們受益匪淺。
為幫助村確定發展方向,付占國和他的工作組認真梳理本村資源優勢,針對致貧原因,結合承德市、豐寧縣的利好政策,精準實施,編制了一戶一策,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利用上級最新政策扶持,新增5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1座,采取產業帶動、利益分紅機制,使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的突破,去年實現集體收入6.7萬元,從而保證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產業覆蓋。
這個村現有設施農業100畝冷棚,在走訪中付占國了解到2017年由于水災減產,加之后期西紅柿價格走低,種植戶收益很低,2018年承包積極性不高。當時正值冷棚承包關鍵時期,于是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開會研究承包方案,積極發動群眾,由村委會責成主要成員專門負責此事,最終使這100畝冷棚順利發包,現在大棚內果實長勢良好。
村里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守的多是老弱婦幼的“3861隊伍”。工作組和村委經過考察,決定引進手工編織項目。付占國率領村支兩委和村民代表冒著嚴寒,驅車百里到灤平縣西溝村與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丁海燕接洽,實地考察手工編織項目,大家開闊了眼界,統一了認識,迅速達成了合作意向。
但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樂觀,由于手工編織技法相對復雜,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滑,培訓班從第一天的55人,最終就只有19人通過了畢業考試。之后工作組積極開拓銷售市場,首批200雙編制訂單掌握在手中,在發動大家參與編制的時候,只有5人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大家寧愿在大街邊站著閑聊,也不愿意付出勞動。看到這些付占國十分著急,通過多次走訪、談心、講形勢、講政策,深入淺出,終于有10余人參加其中。首批訂單完成后手工費下發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才明顯得到提高。在第二批500雙訂單下來的時候已經有17人參與其中,能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已完成訂單1200雙,實現產值7.2萬元。
結果令人欣喜,過程十分艱難。投入生產環節所需要資金啟動、用料采購、物流運費,這些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運營成本,每一項的正常運行都需要資金保障,本身村里沒有流動資金,關鍵時刻付占國自掏腰包,給了合作社發展第一推動力。2019年7月,在付占國和工作組積極籌劃下,“豐寧滿族自治縣巧藝手工編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成功,商標注冊隨即進行。
三、履職踐行,推進新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付占國在工作組留下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順路開車捎一程、見面點頭問一聲、老人進出扶一把、處處留心多一招。就是要求工作組同志心里時刻裝著群眾,以小善傳遞人情溫暖,以大愛引導扶貧新風。
外村的人都說大龍潭溝村是兩條鐵路交匯處,是個風水寶地,特別是前兩年的拆遷補償中群眾得到了實惠,從外觀上確實不像個貧困村的樣子。但是大家卻都感到以前淳樸的民風不復存在,人情交往處處講價錢、斤斤計較事事都要錢的金錢萬能成了社會的導向。
對此,付占國認為:在提升村容村貌美化街道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回歸教育,要“扶貧先扶智”,通過耐心教育和引導,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勤奮致富,走向富裕的內生動力和機制。本身作為教育單位其扶貧強項就在于利用學院的人才和文化優勢,經過反復推敲實地勘察,聘請藝術系教授和同學們頭頂烈日,為本村墻體美化450平米,全部題材選用本村扶貧工作實際,分為《龍潭新貌》《山花盛開》《稻谷飄香》《田間地頭》《展望未來》《家鄉美食》《編織夢想》《產業致富》等8個篇章,吸引數名村民駐足觀看,既美化環境提升品位,又興禮教化寓教于樂,讓傳統的中華美德回歸樸素的鄰里親情。
同時,付占國積極聽取老黨員的建議,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新風尚,持續推動 “愛心超市+道德銀行”建設,依靠上級撥付資金4萬元,商品折合資金1.5萬元,6月29日由他主持的大龍潭溝村首屆“道德銀行+扶貧愛心超市”成立暨表彰大會順利召開,對百姓們自己評選出來的各項模范15人進行公開獎勵,豐寧滿族自治縣常委副縣長寇占英,胡麻營鎮政府鎮長才運先參加會議并致辭,通過道德銀行建設,評選“好兒媳”、“好公婆”、“致富能手”、“見義勇為模范”、“拾金不昧典型”,帶動大家弘揚傳統美德,加強道德建設。
大龍潭溝村村民丁希江的兒子丁福雨幾年前得了膀胱癌,是第一書記付占國、工作人員陳旭東及承德地礦局楊程等給予了多方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他們感懷工作組親人一般的關愛,特意給縣委組織部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上說:這種大恩大德只有在現在的社會才能體現的如此充分,對此我們夫妻倆以及我們的子女們對你們表示最真誠的謝意和深深的敬意,感謝一路有你們,是你們給我們生活的希望,我們一定與疾病做頑強的斗爭,爭取早日康復!
扶貧工作是平凡而艱辛的,需要扶貧人像蠟燭一樣,默默燃燒自己,點燃貧困戶的希望之火;然而,扶貧工作又是無上光榮的,阡陌街巷留下他們深深的足跡,農田家舍留下他們長長的身影,坎坷小道撒下他們滴滴的汗水....
習主席說過: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脫貧攻堅的幾年間,大龍潭徹底改變了模樣,請看這樣一組數字:
——道路硬化,2018年翻修村內主街道水泥路面長830米、寬5.5米,解決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老大難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2018年完成并通過縣級驗收。建衛生廁所5處,農戶雙甕式沖水廁所60個,設置垃圾箱30個,提升了村容村貌。
——村莊亮化、綠化。2018年安裝LED節能路燈40盞;種植垂榆200株,垂柳200株,實現了村主路兩旁綠化美化。
——垃圾收集設施。2018年建設地埋式垃圾池3處,2018年修建地埋式垃圾池5處,配備移動式垃圾箱35個,徹底改變了千百年來的人居環境。
——改擴建有村民文化活動廣場1處,由原來的不足300平米,到現在面積達到1200多平方米,安裝籃球架、健身路徑、乒乓球臺等健身器材1套,活躍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文化書屋藏書1000余冊,建成文化活動室并配備電腦2臺,初步具備電子閱覽、查詢能力。
——通過內引外聯申請建設扶貧車間200平米投資40萬,為產業做強做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利用上級的政策扶持,申報地質災害治理點1處,解除了村民生產生活的安全隱患;
——通過多方籌措,申請建設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一處200平米投資25萬。
在大龍潭溝村,有的村民是這樣說的:他不是本地人,但他卻了解這里的一草一木;他不是農村人,但是他一直奔走在田間地頭;他不是家里人,但是他卻為大家的事操碎了心;他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龍潭岸邊扶貧人!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年近60歲的付占國已經雙鬢斑白,卻掩不住一身的風華。他在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歷任教務處副處長、財經管理系副書記、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等職務,每到一處新的工作崗位,都干得風生水起。可能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消磨奮斗的激情,而第一書記付占國行了一程又一程,卻依然懷揣著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奮斗不止。